山上的良木是自己招来的砍伐油脂可燃是自己招来的煎熬桂树由于可
山上的良木是自己招来的砍伐,油脂可燃是自己招来的煎熬。桂树由于可以食用,所以遭人砍伐;漆树由于可以做涂料,所以遭人割取。世人都知道有用的用途,却不知道无用中的用途。
德充符
本篇以“德充符”命题,体现了作者对完美道德的无限推崇。所谓“德充符”,即道德充满于内,万物符验于外,象征着完美道德的确立。自古以来,道德就属于人类内在的思想品性上的东西,与形貌美丑无关,但庄子偏偏把道德纳入审美范畴去审视、去对比、去塑造这理性之美,在中国审美思想史上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庄子讲的道德,与儒家讲的礼义道德不同,与我们今天讲的道德品质也不同,甚至相抵触。例如本篇强调的遗形忘情、因循自然,否定后天的智能,否定社会的约束等等,都与儒家理想及现代社会的实用主义格格不入。其原因,正如先哲荀子批评庄子的“蔽于天而不知人”。在庄子心目中,“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謷乎大哉,独成其天”。庄子认识到自然(即天)是世界万物的源泉和创造者,但他忽略了作为自然产物的人类有着不同于其他自然物的特殊的社会属性,因此他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带有片面性和局限性。
本篇可分六个段落,前五段分别塑造了六个特型人物,反复说明形残貌丑不足以影响道德纯美的价值。最后一段集中讨论人情问题,从养生的角度主张“无情”,指出“吾所谓无情者,无以好恶内伤其身”,实际上反对的是因情伤性,因情伤身。
第一段写兀者王骀虽然断了一只脚,但声望却超过了孔子。为什么呢?是由于他领悟了永恒不变的大道,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用齐一的观点看待万事万物。
第二段写兀者申徒嘉与郑子产的对话。郑子产羞于与被处刑而断足的申徒嘉同行,而申徒嘉不以遭遇刑罚为耻辱,能以“知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泰然处之。申徒嘉的老师伯昏无人与弟子相处十九年,却不曾感到他是残疾人,与子产的态度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写兀者叔山无趾与孔子及老子的对话,申明了足虽丧失,“犹有尊足者存”,即精神远比形体尊贵。
第四段,在鲁哀公与孔子的对话中,描绘出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形象哀骀它。一个形貌丑陋到使天下人见了都惊怕的人,而且无权无财,甚至见识也不出四域,却有着地心一样的引力,除非你不曾和他相处过。这是为什么呢?庄子于是借孔子之口揭开了这个谜团,那就是“才全而德不形”。又借鲁哀公之口诠释了“才全而德不形”的涵义。
- 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小常识 了解更多的日常急救方法[图]
- 做学问的人要有一份兢兢业业的刻苦精神又要有一份洒脱从容的人生[图]
- 归来梦断关山卷帘暝怯春寒谁信黛鬟双照一般辜负阑干又《香畹楼听[图]
- 罔无表否定君子用罔犹言“君子否” 羝羊公羊 藩篱 羸又作“缧[图]
- 圩(yú)顶头顶凹陷孔子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图]
- 秋七月晋军和齐国国佐在爰娄结盟让齐国归还我国汶阳的土田成公在[图]
- 有一位很自负的年轻人为自己屡战屡败而痛苦不堪朋友只好讲笑话使[图]
- 《虞喜志林》曰天子六玺者文曰“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图]
- 设张辟指小人设下陷害的圈套娱君娱通“虞”欺骗君主侧身厕身无所[图]
-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手法把对偶暗藏在单行队伍中如不仔细地观察就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