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卦“不宁方来后夫凶”(译不驯服的方国来朝迟到的凶险)
.《比》卦:“不宁方来,后夫凶。”(译:不驯服的方国来朝,迟到的凶险。)所指实为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古本竹书纪年》)那惊心动魄的血腥一幕。这里再度隐约其词,无非也是所谓“为尊者讳,为亲者讳”而已(齐为太公望之后,与周王室历代通婚)。
.《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的爻辞也很值得留意,它极可能与西周后期“共和”时代的政治形势有关。当日因厉王无道,被国人起义推翻,流亡彘地,朝中无主,遂由众诸侯推举周公、召公与共伯(名和)执掌朝政,而以年高德劭的共伯为首,史称“共和行政”。直到厉王去世,周、召二公拥立太子静即位为宣王(前八二七),共伯和归国,才结束了那一历史阶段。《乾·用九》称“群龙无首”为“吉”兆,正反映了“共和”时期的特殊政治色彩。
.《比》、《否》、《临》、《观》、《井》、《革》诸卦表达了统治者治国安民的理念和施政大计,主要是:行仁政,反苛政;用贤良,除奸佞;去旧图新,及时变革;集思广益,视民进退,即深入了解国情、民意,据之制定相应政策。……这些,便是“共和”时期之秉国者在汲取时局与历史经验的重大教训之后,痛定思痛,试图与民更始,刷新敝政,以延续并巩固西周王朝统治的新思维、新路向、新方略(至于能实行多少是另一回事)。
以上是《易经》成书于西周后期“共和”时代的有关内容方面的有力证据。
第二,从语言形式看,《易经》既含有西周早期的特点,也颇多西周中、晚期的语言特点 [6] 。后者如:
. 连词“而”的出现。甲骨文无此虚词,西周早期金文亦未见,要到西周后期才面世,但尚较罕用,至春秋时始流行。《易经》共有五例:“不克讼,归而逋”(《讼·九二》),“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同人·九五》),“盥而不荐”(《观》),“舍车而徒”(《贲·初九》),“不鼓缶而歌”(《离·九三》)。
. 词尾“如”、“若”、“然”的使用。《易经》共有二十一例,如“乘马班如”(《屯·六二》),“出涕沱若”(《离·六五》),“履错然”(《离·初九》)等等。
. 以“享”代“祭”。由商代到西周初,祭祀一般称“祭”不称“享”,到西周中叶后才多用“享”字。《易经》有“利用享祀”(《困·九二》)等六例,而“祭”仅一见。
- 生活中常见的急救小常识 了解更多的日常急救方法[图]
- 做学问的人要有一份兢兢业业的刻苦精神又要有一份洒脱从容的人生[图]
- 归来梦断关山卷帘暝怯春寒谁信黛鬟双照一般辜负阑干又《香畹楼听[图]
- 罔无表否定君子用罔犹言“君子否” 羝羊公羊 藩篱 羸又作“缧[图]
- 圩(yú)顶头顶凹陷孔子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图]
- 秋七月晋军和齐国国佐在爰娄结盟让齐国归还我国汶阳的土田成公在[图]
- 有一位很自负的年轻人为自己屡战屡败而痛苦不堪朋友只好讲笑话使[图]
- 《虞喜志林》曰天子六玺者文曰“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图]
- 设张辟指小人设下陷害的圈套娱君娱通“虞”欺骗君主侧身厕身无所[图]
-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手法把对偶暗藏在单行队伍中如不仔细地观察就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