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池州KTV招聘网 > 池州热点资讯 > 池州励志/美文 >  当然了,刘裕小的时候肯定不知道自己能当皇帝也没有人认为这个贫

当然了,刘裕小的时候肯定不知道自己能当皇帝也没有人认为这个贫

2022-06-13 19:23:37 发布 浏览 266 次

当然了,刘裕小的时候肯定不知道自己能当皇帝。也没有人认为这个贫苦人家的小孩能当皇帝。在人生的早期,人们通常都是以家境来决定一个人的前途的。刘裕就是属于那种因为贫穷而不被人看好的孩子。刘裕在贫困的环境中逐渐长大,“雄杰有大度,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伟,不事廉隅小节”。前半句话是史书中惯用的修饰溢美之词,只能说明刘裕长得比较高大而已,后半句话才是重点。刘裕在老家不从事生产,不像出身相同的普通百姓家子弟一样做点“正事”。他识了几个文字,但进不了官府;为了糊口,他零星地从事被士人和官府瞧不起的力气活,有时还做些编席卖鞋之类的小买卖。由于家境贫寒又毫无背景,刘裕经常受人欺负。

刘裕还有一个一般人家难以接受的坏毛病:喜欢赌博。他的运气很不好,经常输得除了随身衣物就一无所有了。最后,刘裕因为赌博,欠了有钱有势的刁逵3万钱。刘裕自然还不起赌债,结果就被刁逵找人抓了过去,缚在马桩上,受尽了耻辱。当时的大世族王谧到刁逵家中拜访,偶然见到刘裕,觉得这是个日后会表现不俗的年轻人,就替刘裕还了债。刁逵得了钱,又看在王家的面子上,这才放了刘裕。王谧对刘裕说:“卿当为一代英雄。”他不因为身份和地位悬殊,主动与刘裕交往,让刘裕感动不已。

总之,年少时期的刘裕是一个出身不好,行为有所不端,名声也不佳的孩子。

刘裕觉得再这样瞎混下去,一生就毁了,于是决定去做穷人还能做的一件事情:当兵。

东晋之前执行的是世兵制:一些家族世代当兵,垄断当兵资格,其他平民没有资格当兵。这些世兵子弟的素质越来越低,当兵吃粮而已,国家军事力量逐渐下降。最后连首都建康都没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支持,叛乱者动辄兵临都城,威胁朝廷。在这种背景下,谢玄在江北招募贫苦流民入伍,建立了北府兵。广陵、京口及其附近的贫苦百姓和从北方南下的流民构成了北府兵的主力。这支新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强大,逐渐成为稳定东晋政局的主力。淝水之战的惊人胜利就是北府兵取得的。北府兵逐渐不受世族子弟控制,从上到下都由非世族出身的普通人掌握,成为完全的庶族军队。刘裕入伍之后,稳步得到提升,最初担任将领孙无终的司马,后来转入刘牢之手下做个军事参谋。

刘裕真正崭露头角是在镇压孙恩起义的战争中。此后,刘裕长期在外对起义军作战,每次领兵都只有几千人,却屡建奇功。他在北府军中的声望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为朝廷所倚重。天下太平之时,治政功绩是一个人最大的政治资本;但到了乱世,军事实力是压倒一切的优势话语。职业军人出身的刘裕就有幸生活在这样的乱世中,分量越来越重,以至于桓玄在篡位之前都不得不征询刘裕的意见。男怕入错行,看来刘裕是入对了行。

自立为帝后,桓玄征召刘裕来京,做深入的试探。新王朝对刘裕日夜优待,礼遇有加。桓玄以为优待刘裕就可以了,可是他大错特错了。常年军事和政治争斗,让刘裕不再是简单的武夫,开阔了眼界,锻炼了政治智慧。他虚情假意地支持桓玄称帝,内心早就图谋推翻他。但是考虑到自己根基尚浅,实力不够,同时也想让桓玄逆天下之意称帝,自去根基,再图谋推翻他,所以才韬光养晦、蒙蔽桓玄。当时反对桓玄的人很多。多数世族大家都是反对他代晋自立的。但是这些养尊处优的贵族大家失去了实际权力和纵横天下的志向。相反刘裕却将反对桓玄的计划付诸实施。因为刘裕具有反对的实力。他不仅身经百战,政治军事经验丰富,还继刘牢之之后成了北府兵事实上的领袖。反桓的力量逐渐秘密汇聚到刘裕身边。这似乎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一个新的不以出身为标准,而以能力为考虑的政治时代。

以刘裕为盟主的反桓同盟建立后,刘裕身先士卒,将士们无不死战,接连以少胜多,汇聚了越来越多的支持。推翻桓玄后,朝野竭力称赞刘裕平定桓玄之乱的功绩。朝廷封刘裕为侍中、车骑将军、徐青二州刺史。刘裕就此成为南方声望最高、实力最强的人物。他名声在外,就连北方的姚兴也颇为忌惮。刘裕上台后,向姚兴讨要后秦之前趁东晋大乱攻略的河南地区。姚兴竟然将部分侵略的东晋土地归还了刘裕。

刘裕继桓玄之后成了建康的主人,却没有留在建康专断朝政,而是接任徐青二州刺史,主动出镇外地。他推司马遵出来维持局面。当时,反正的桓楚司徒王谧(就是之前救过刘裕那个世族)与众人商议,准备推举刘裕统辖扬州。我们知道东晋朝廷长期只能直接关系扬州一地,要把持朝政必须兼任扬州刺史。刘裕坚决辞谢,把扬州刺史让给了王谧。他这么做可能基于以下考虑:首先是自己根基不足,尤其是刘裕出身贫寒,可能适应不了建康的政坛深水,想先常驻丹徒继续积累政治威望;其次是刘裕起家于江北,政治基础在今天的江苏南部一带,因此他选择丹徒作为根据地;最后,刘裕将盟友刘毅、孟昶等留在建康作为内应,可以遥控朝政。

义熙三年(公元407年)十二月王谧去世,不利于刘裕的情况出现了。原来的盟友刘毅不希望刘裕进入朝中辅佐政事。之前刘毅和刘裕共同行动,同甘共苦,地位和权力都在刘裕之后,如今富贵了,刘毅开始不满于总是居于刘裕之后,想和刘裕争夺实权了。他聚集一帮人,商议任命中领军谢混为扬州刺史,或者退一步让刘裕兼任扬州刺史,但不让刘裕入建康,而把朝中的政务交给孟昶管理。这是典型的只可同患难,而不共富贵。商议定后,刘毅等人毕竟心虚,不敢突然袭击式地发布任命,而特意派尚书右丞皮沈带着这两个方案,前去征求刘裕的意见。

皮沈到了丹徒,先去见了与自己有交情的刘穆之,向刘穆之透露了自己的来意。刘穆之自然知道让刘裕长驻丹徒的坏处,那就是对首都这个政治中心的疏远。他暗自庆幸皮沈先来寻找自己通报情况。他表面上不动声色,假装起身上厕所,迅速写了张条子派人送交刘裕。纸条中写道:“皮沈所言,切不可应允。”皮沈告别刘穆之后,就去见刘裕。刘裕听完皮沈的陈述后,没有表达意见,只是吩咐下人好好安顿朝堂使节。之后,他迅速将刘穆之招来商议。

刘穆之向刘裕介绍了情况后说:“晋朝失去对国家的控制已经很久了,天命已经转移。将军您兴复皇家,功高德勋,民望所归。之前您谦让官职,出守外地是有道理的。但是现在您的威望更高,政治资源更丰富了,如果再一味谦让,难道就甘心于永远做一个老守疆土的地方将领吗?”

“刘毅、孟昶等人都是与您一起从布衣开始起家的。当年大家倡导大义,争取富贵。因为举事有先有后,官职有高有低,所以推举您作为盟主。力量的对比结果是暂时的,政治上的服从也是会有变化的,但他们并不是诚心诚意服从您的。现在您长期领兵在外,他们在朝内占据高位,大家的力量相当,地位也差不多,已经到相互吞并和排挤的时候了。”

“在政治斗争中,扬州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平定桓玄之乱后,您没有兼任扬州刺史的职位,而是交给了王谧,那不过是实力不够时的权宜之计。现在您决不可以再拱手让出扬州了。如果对手同时占领扬州和朝堂,我们就要受到别人的制约。权柄一旦丧失,形势一旦不利,如果再想逆转回来,就困难了。如果我们落下那样的境地,不仅将优势拱手相送,而且前途难测。”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