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池州KTV招聘网 > 池州热点资讯 > 池州名言/句子 >  夏、商、周三代以后王道败落而霸道昌盛;孔子、孟子死后圣学晦暗

夏、商、周三代以后王道败落而霸道昌盛;孔子、孟子死后圣学晦暗

2022-12-06 18:59:16 发布 浏览 258 次

夏、商、周三代以后,王道败落而霸道昌盛;孔子、孟子死后,圣学晦暗而邪说横行。教师不再教圣学,学生也不再学圣学。霸道的人偷偷地用与先王相近似的东西,假借外在的技能来掩盖,以满足自己内心的私欲,世人都一窝蜂地尊崇他们,圣人的圣道于是就荒芜阻塞了。世人相互仿效,天天探求富国强兵的学说,倾轧诈骗的计谋,攻打讨伐的策略,以及一切欺天骗人,有可能一时得逞,借以获得功名利禄的手段,像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样的人,当时多得不计其数。长此以往,互相斗争抢夺,祸害无穷,这些人沦落为夷狄禽兽,而霸道权术也没法再推行下去了。

当时的儒者感慨悲伤,搜寻先前圣王的典章制度,从秦始皇焚书的余烬里拾掇修补,他们的目的也确实是为了挽回先王的圣道;然而圣学已经失传太久了,霸权的流传已经积淀太深,即使是贤明睿智的人,也避免不了被沾染,他们对圣学讲解修饰,以求得圣学的发扬光大,也仅仅是增加了霸道的影响力,而圣学的踪迹却再也寻不到了。于是产生了解释古书的训诂学,传播讲授为了虚名;产生了记诵圣学的学问,所记言论冒充博学;产生了填词作文的学问,语言奢靡华丽以求文采。像这样的人纷纷扰扰,群起纷争,世上不知有多少家。旁门左道,万千门派,让人们无所适从,天下的学者好像进入了上百场戏同时开演的剧场,只见欢呼跳跃、争奇斗巧、献媚取悦的戏子从四面八方竞相涌出,令人瞻前顾后,应接不暇,以至于耳聋眼花,精神恍惚,日夜遨游沉溺其中,就像丧心病狂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当时的君王也都昏聩颠倒于这类学问中,终生从事无用的虚文,而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间或有人意识到这类学问的空洞、浅薄、荒谬、虚妄、支离破碎,于是发愤努力,想要用实际行动做点实事,全身心地投入,充其量也不过是像春秋五国那样富国强兵、建功逐利成就霸业罢了。

圣人的学说一天天远去,一天天晦暗,追逐功利的风气却日益兴盛。这中间有人曾经被佛、道两家的学说所迷惑,然而佛、道的学说并不能战胜世人追逐功名利禄的心,虽然有人曾拿群儒的观点来折中调和,但群儒的学说终究也阻止不了人们对功利的追逐。直到今天,追逐功利的流毒侵害人们的心已经积习成性,有数千年之久。人们在学问上互相夸耀,在权势上互相倾轧,在利益上互相争夺,在技能上互相攀比,在名声上互相竞争。那些做官的,管钱粮的还想兼管军事和司法,管礼乐的还想占据吏部要职,在郡县上做官的又想到省里当主管人事、财政和司法的大官,位居御史台和谏议大夫的却眼巴巴地盯着宰相的位子,本来就是没有某方面的才能就不能任某职,不通晓某方面的学说,就不能取得相应的声誉。实际上是记忆广泛正好助长了他们傲慢的气焰;知识丰富正好使他们得以行恶;见闻广博正好使他们肆意诡辩;文采华丽正好掩饰他们的虚伪。因此,皋陶、夔、后稷、契都不能兼做的事,现在那些初学的小孩子都想通晓其理论,研究其方法。他们的口号何尝不是“我想成就天下人共同的事业”,但他们本意却是,认为不用这种手段就不能满足他们内心的私欲。

唉!以这样的积习熏染,以这样的心态,又讲求这样的学问技能,当他们听到圣人的教化时,自然视为累赘迂腐之说,那么他们把良知视为短处,把圣人的学说当作无用的东西,也是必然的呀。

唉!那些生在这种世道的人,怎么可能去追求圣学呢?怎么有可能谈论圣学呢?生活在这样的时代,想成为学者不也太艰难了吗!不也太困险了吗!唉,可悲呀!所幸的是天理存在于人的内心,终究不会泯灭,良知重见光明,万年一日,那么听了我的正本清源的学说,那些尚有良知的人一定会悲伤痛苦,愤然而起,就像决堤的江河一样不可阻挡。如果没有英雄豪杰不期而至,我还能把希望寄托在谁身上呢!

吴、曾两生至,备道道通者恳切为道之意,殊慰相念。若道通,真可谓笃信好学者矣。忧病中会,不能与两生细论,然两生亦自有志向肯用功者,每见辄觉有进。在区区诚不能无负于两生之远来,在两生则亦庶几无负其远来之意矣。临别以此册致道通意,请书数语。荒愦无可言者,辄以道通来书中所问数节,略下转语奉酬。草草殊不详细,两生当亦自能口悉也。

来书云:“日用功夫只是立志,近来于先生诲言时时体验,愈益明白。然于朋友不能一时相离,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才精健阔大,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讲,便觉微弱,遏事便会困,亦时会忘。乃今无朋友相讲之日,还只静坐,或看书,或游衍经行,凡寓目措身,悉取以培养此志,颇觉意思和适;然终不如朋友讲聚,精神流动,生意更多也。离群索居之人,当更有何法以处之?”

此段足验道通日用功夫所得。功夫大略亦只是如此用,只要无间断,到得纯熟后,意思又自不同矣。大抵吾人为学,紧要大头脑只是立志。所谓困、忘之病,亦只是志欠真切。今好色之人,未尝病于困忘,只是一真切耳。自家痛痒自家须会知得,自家须会搔摩得。既自知得痛痒,自家须不能不搔摩得,佛家谓之“方便法门”。须是自家调停斟酌,他人总难与力,亦更无别法可设也。

所道通:名冲,字道通,号静庵,江苏宜兴人。先师从王阳明,后师从湛若水,能够协调王、湛两家的学说。

吴、曾两位年轻人来我这里,详细说了你恳切向圣道的志向,我感到特别欣慰和想念。像你这样的人,真可以称得上是笃信好学的人了。我正为家父守丧,心情忧伤,不能和他们详细谈论,但他们两位也是有志向肯用功的人,每次见面都觉得有进步。我实在不能辜负他们远道而来的诚意,对他们来说也许没有辜负远道而来的用意。临走时,他们用这封信转达你的致意,要我写几句话。我此时内心糊涂昏迷,于是只就你信中提到的几个问题做了简单解释,算是一个交代。草草数语不太详细,他们两位自会向你口头转达的。

你信中说:“先生说平常功夫只是立志,近来对先生的教诲时时加以体察检验,就更加明白了。然而我是个一会儿都离不开朋友的人,如果有朋友互相讲习研讨,我的志向才会精健阔大,才会生机勃勃。如果有三五天不和朋友讲习,便会觉得志向微弱,遇到事情就会产生困惑,有时还会忘掉志向。我现在在没有朋友相互讲习的日子里,每天只是静坐着,或者看看书,或者随便走走,举手投足间都不忘存养这个心志,深刻感觉到心情平和舒适;然而终究不如和朋友一起讲习时那样思维开动,更有生机。离开朋友隐居的人,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保持心志呢?”

以上这段话足以证明你日间所下功夫的收获。立志的功夫也大概就是这样,只要每天都坚持,从不间断,等到功夫纯正熟练后自然会感觉不同。一般说来我们做学问的,最重要的就是立志。之所以会有困惑、遗忘的毛病,也只是志向欠缺,还不真实确切。好色之徒不会有困惑和遗忘的毛病,只是好色的欲望比较真切罢了。自己哪里痛哪里痒自己必须知道,自己应会挠痒按摩。既然知道了痛痒,就不得不搔痒按摩,佛教称之为“方便之门”。必须是自己调整琢磨,别人很难帮上忙,也更没有别的什么方法可以借鉴。

来书云:“上蔡者尝问‘天下何思何虑’,伊川云:‘有此理,只是发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